来上海第一站就头疼!这段地下通道太难走了:没电梯,要扛着行李走45级台阶…实地探访→
从外地到上海火车站的旅客
如果拖着沉重的箱子
到站后面临的第一道难关
就是一段有45级台阶的地下通道
这是上海火车站内连接南北广场、以及轨道交通1号线、3号线、4号线的南北地下通道,从月台通向这条地下通道出入口的距离不算短,这条地道没有电梯,除了几乎派不上用场的狭窄坡道外,旅客完全要靠走台阶上下。
“不仅拖拉行李箱的旅客感到不便,对于老人、残障人士或者怀抱婴幼儿的旅客来说,更加困难。”市人大代表陈峰为此连续三年提交建议。但是除了增设指示牌标志,地道的无障碍改造迟迟未有进展。
这段地下通道为何这么难走?
近日
记者与人大代表一起实地探访
↓↓↓
实地探访:
旅客扛着沉重行李走45级台阶
4月6日下午2点半,记者和陈峰代表在上海火车站服务窗口买了两张站台票。从南进站口走到月台,这段路颇为顺畅,因为一路都有电梯。而从月台出站,就没那么顺畅了。
上海站设置了西侧和东侧地下通道,分别位于车站的最西侧和最东侧。西侧是一条长长的坡道,旅客从这里出去,拖拉行李较为方便,这里通向的是西南或西北出口。东侧地道通向的是东南或东北出口,这段地道则是长长的阶梯,让旅客头疼的就是东侧这段地道。
走近细瞧,东侧地道是三段楼梯,加起来一共有45级台阶。楼梯一侧虽然设置了简易行李坡道,但宽度仅为0.6米,不仅异常狭窄,角度也比较陡,旁边只容得下一个人侧身通过,所以绝大部分旅客走的都是台阶。
下午3时许,一趟列车到站。站台上一下子涌出上百位旅客,大约七成都拖着拉杆箱,手里提着大包小包,人均两到三件行李。他们中不少是老人、妇女和孩子。
大多数旅客随着人流朝着最近的地道方向走,走东侧地道的旅客很快就遇到了“台阶”这道坎。来不及细想,大家只能提着行李随着人流走下台阶。
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妈左手吃力地拖着一只26寸的白色拉杆箱,右手拎着两个大包,颤巍巍地走下台阶,只见她走一级台阶,停下喘一口气,再接着走两个台阶。她身旁身后的旅客也是大包小包,没法上前帮忙。
一位母亲走在简易行李坡道上,因为过道狭窄,她的孩子攥着她的手跟在身后,她另一手拖着沉重的箱子,狭窄的坡道她几乎也使不上力,几次停下来,孩子差点撞到她身上。
一位中年男子走下台阶后,把行李箱放在过道一侧,转过身走上台阶帮同行的老人提重箱子。见这段阶梯太长,有几个人干脆合力抬着行李箱走下来……
10分钟之后,过道一侧已经堆满了行李箱,旅客如果携带的行李多,他们会分两次下台阶,把行李放置在这里后,再绕回去拿剩下的行李。
旅客把行李放在过道一侧,再返回去拿其他行李。
20分钟过去,这一班次的旅客走得差不多了,记者注意到,站台上一位30多岁的女子犹豫了很久决定走台阶。她先是扛着一部手推轮椅一步步从楼梯上搬下来。她身后跟着一位腿脚不便的老太太。只见老太太小心翼翼地扶着栏杆,艰难地一步一步走下台阶。老太太下来后,女子扶她坐到轮椅上,然后转身再跑上月台。在那里一个五六岁的男孩正守着几件行李。女子叫男孩站着不动,自己又拖着两件行李一步步走下台阶,然后再返回拿剩下的行李。看到行李都拖下去了,男孩小小的身板扛起最后一件行李,跟着女子走下来,因为走得急,男孩差点被绊倒。
一位女子艰难地把轮椅搬下来
来回几次上下台阶,女子已是汗水涔涔,她一边叫孩子小心下台阶,一边整理地上的行李。记者和代表上前帮他们拿行李,得知这是一家三代人,老太太是这位女子的母亲,女子这次带着儿子陪母亲到上海看病,“我们是第二次来上海,我知道西侧地道更好走,但是接送我们的亲友等在东南出口,所以只能走这条通道。”
月台上标的提示,但注意到提示的旅客很少。
环顾四周,上海站东侧一共有5条平行的地下通道,全是这样的楼梯,没有电梯,旅客们只能一步步“负重”走台阶。记者注意到,月台的大理石柱上标有“绿色温馨提示”:轮椅及携带大件行李的旅客,请由西地道(坡道)出站,且标明“向前100米”。但记者和代表发现,大多数旅客都是初次来上海,出站这一瞬他们基本上是被人流带着走向最近的通道,很少有旅客注意到这个“提示”。即使是经常乘火车的老常客,往往走到东侧地道前,才想起西侧是坡道,但走到西侧又要花不少时间,只好扛起箱子默默下台阶。
代表建议:
从便民角度进行无障碍改造
“关于这条地下通道的无障碍改造建议,我已经提过好几回,可是从多次现场调研和实地查看,这个问题仍旧未能得到解决。”陈峰拿出不同时段的实拍照片,面色凝重,“每次出站时,看到别人拖着沉重行李艰辛的样子,心里都不是滋味。”
记者了解到,陈峰已连续三年提交同样的建议,他给出的对策是,对东侧这段地道区域进行适当改造,在楼梯两侧或中央增设行李坡道,加装扶手,同时增设手扶电梯或升降梯,以提高乘客人流密集时的通行速度和效率。同时改进进出站通道连接南北广场及地铁站的通道指引和示意,重新规划和布局道路指示牌的设置和摆放,以有效疏通和指引旅客通行。
对这份建议,承办部门给出的答复是“解决采纳”,但实际进展缓慢。“这几年唯一的变化就是增设了走西侧坡道的温馨告示,但是旅客下车后匆匆忙忙随着人流就往外走,大部分人不会关注到这个告示牌,只有经常乘火车的上海市民才清楚其中的‘轻’与‘重’。”陈峰表示。
无障碍改造为何难,铁路上海局集团给出相关解释。在2010年上海站改造时,原设计单位铁四院调研后认为站台东侧安装电梯实施难度非常大,不具备条件,后续又经多次现场调研均不建议改造。为响应旅客方便出行需求,集团公司已组织上海站再次委托地下空间设计研究院开展勘察,需进行地质勘探后对改造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,待论证可行性后进一步研究下阶段工作推进。
“改造确实有一定难度,但是从便民角度来看,希望有关部门克服困难,尽快进行无障碍改造。”在陈峰看来,这段地下通道虽然不长,但是对上海的意义非凡。
作为全国第一座现代化的火车站,上海火车站与上海虹桥站、上海南站共同构成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。上海火车站周围分布着轨道交通1号线、3号线、4号线三条地铁线路和七十余条公交线路。据测算,整个上海火车站区域每天出入客流超过25万,如遇春运,或是节假日、黄金周,客流量更是成倍增长。
“对于每天承载如此巨大客流量的上海火车站来说,其进出站通道的运行效率、相关设施设计和布局的完善程度、为乘客提供进出站指引和协助的科学性和便捷性,均是衡量其整体运行能力的重要指标。”陈峰认为,上海火车站是旅客来到上海的第一站,也是感受上海城市温度和气质的第一站,从月台到出口的这段通道,不应成为一道难关。